在平定林正德后约莫半月,弘平帝在早朝结束后,突然下旨召秦朗入御书房觐见。
“秦朗啊,”弘平帝坐在龙椅上,虽然声音仍有些沙哑,但眼神却充满了慈爱与深意,“你为我大晋立下不世之功,北境安定,朝堂清明,朕心甚慰。”
秦朗躬身道:“为陛下分忧,为大晋效力,乃是臣的本分。”
“好一个本分!”弘平帝哈哈一笑,随即话锋一转,“如今你功成名就,又到了而立之年,朕也该为你考虑终身大事了。”
秦朗心头一跳,他隐约猜到了什么。
“朕有一女,李明月。”弘平帝缓缓说道,“她聪慧敏锐,通晓天文地理,又深明大义。朕看她对你,也颇为赏识。”
秦朗的呼吸微微一滞,果然是明月公主!他与李明月相识于雁门关,历经战火洗礼,彼此心照不宣。此刻听到弘平帝亲口提及,心中既有欣喜,也有一些紧张。
“明月公主金枝玉叶,臣…臣恐高攀不起。”秦朗虽然心中早已认定李明月,但在帝王面前,仍需谦逊。
“胡说!”弘平帝佯怒道,“你秦朗为大晋立下盖世功勋,何谓高攀?朕看你二人,郎才女貌,乃是天作之合!朕今日便做主,将长乐公主李明月许配予你镇国公秦朗!择良辰吉日,即刻完婚!”
这道旨意,并非简单的赐婚。弘平帝此举,深藏着多重深意。
首先,这是对秦朗莫大的恩荣和褒奖,也是将秦朗与皇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。从此以后,秦朗不仅仅是镇国公,更是皇室驸马,其地位更加稳固,也堵住了那些林正德残余势力“功高震主”的悠悠之口。
其次,弘平帝显然希望通过这门婚事,进一步巩固太子李承乾的地位。秦朗与李明月成婚,意味着秦朗将成为太子的亲密盟友和坚定支持者,为李承乾的顺利继位,保驾护航。
最后,弘平帝或许也寄希望于李明月的智慧,能够在未来辅佐秦朗,共同治理大晋。
秦朗感受到了弘平帝的深意,他立刻跪下,恭敬地叩谢皇恩:“臣秦朗,叩谢陛下隆恩!愿为公主,为大晋,肝脑涂地!”
在得知赐婚的消息后,李明月公主喜极而泣。她早已心属秦朗,但碍于公主身份和秦朗的军人职责,两人之间始终隔着一层窗纱。如今父皇亲自赐婚,多年的情愫终于有了归宿。
弘平帝下旨赐婚的消息,很快传遍京城,再次引起轰动。百姓们纷纷称赞弘平帝英明,认为这是“金玉良缘”,大晋有如此贤明之君,有如此盖世英雄,实乃大晋之幸。
弘平帝特命礼部择定吉日,为秦朗与李明月公主举行盛大的婚礼。这场婚礼,不仅是镇国公与长乐公主的结合,更是大晋国力强盛、政局稳定的象征。
整个京城张灯结彩,喜气洋洋。沿途百姓夹道相迎,欢呼雀跃。秦朗身披状元红袍,骑着高头大马,英姿勃发。李明月公主则凤冠霞帔,明艳动人。
婚礼当日,文武百官,四方使臣,皆来庆贺。太子李承乾亲自担任主婚人,更显得这场婚礼的非同寻常。
在婚礼上,秦朗与李明月交换信物,互许终身。他们的结合,不仅是两情相悦,更是将秦朗与皇室,与太子李承乾的命运,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。
婚礼的盛大与喜庆,也让那些曾经心怀不轨的势力,彻底打消了任何念头。他们清楚地看到,秦朗已经彻底融入皇室,成为大晋未来最为核心的力量。再想动秦朗,便是与整个大晋皇权为敌。
秦朗与李明月公主成婚后,京城度过了短暂而平静的一年。
这一年里,秦朗虽然仍是辅国大将军,御林军都统,但弘平帝和太子李承乾都刻意让他多陪伴公主,不必过于劳累。他将重心放在了玄甲卫的扩充与训练上,并协助太子整理军政事务,为太子顺利继位做准备。
李明月公主也展现了她贤内助的一面。她不仅悉心照料秦朗的日常生活,更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,为秦朗在处理朝政时提供独到的见解,成为秦朗最得力的帮手。她还经常与青云道长交流,学习道家养生之法,并秘密地继续调查弘平帝中毒的幕后真相,她知道,虽然林正德已死,但那个投毒者李福安背后,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黑暗。
北境方面,在洪震南和铁开碑的镇守下,以及大晋持续的“归化”政策下,草原日益安定,商贸往来频繁,百姓安居乐业。那些曾经的部落,逐渐被大晋的文化和律法所同化。
这一年的秋末,弘平帝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。虽然青云道长和李淳太医倾尽全力,但由于毒素已深入骨髓,加上弘平帝年事已高,最终还是回天乏术。
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弘平帝召太子李承乾、秦朗、李明月公主和少数几位亲信大臣入殿。
“承乾…你过来…”弘平帝的声音微弱,他伸出颤抖的手,握住李承乾的手,“朕…朕将大晋江山社稷,托付于你…你…你一定要做一个好皇帝…爱民如子,励精图治…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