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作者:向阳舒展)
1969 年深秋,枯黄的落叶在 507 所的地上打着旋儿,一封加急信件摆上了乾老的案头。信纸上的字迹力透纸背:“鲁南‘隔空取物大师’许长玄,宣称能于百米外取人贴身之物,恳请 507 所鉴别真伪。” 乾峃昇摩挲着信纸边缘,想起三日前林昭远在总结会上提到的存疑案例 ——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,每一团迷雾都可能藏着真相,也可能是更深的陷阱。他的目光落在墙上钱学森的照片上,钱老作为吴越王钱镠第 33 世孙,家族世代肩负 “务本节用则国富,进贤使能则国强,兴学育才则国盛,交邻有道则国安” 的使命,冲破美国重重阻挠毅然回国投身科研,那种对真理的执着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,正是此刻 507 所急需秉持的。
三日后,鲁南某座青砖大院里,陈默带着刑侦小队提前三小时抵达现场。他们身着便装,表面上是普通看客,实则在房梁、墙角等处悄悄安置了微型摄像头。陈默想起钱学森当年赴美留学,身处陌生环境仍想尽办法收集科研资料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揭示真相的角落。1935 年,钱学森带着母亲亲手绣有荷花的白丝手绢,登上 “杰克逊总统号” 游轮赴美,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就读。在那里,他遭遇了种族歧视,却凭借优异成绩让众人刮目相看。这份坚韧不拔、追求卓越的态度,激励着陈默团队细致入微地调查每一个细节。
李砚秋混迹在人群中,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四周,任何细微的肢体动作都逃不过她的眼睛。她想起钱学森对待科研数据时的严谨态度,在麻省理工学院,钱老对每一个数据、每一个公式都反复推敲。即便因中国学生的身份被飞机制造厂实习拒之门外,也没有气馁,而是转变方向,踏上理论研究之路,申请到加州理工学院,成为冯?卡门的学生,开启学术研究的新篇章。这份专注,让李砚秋在观察许长玄时更加敏锐。
周启铭则躲在隔壁房间,调试着信号接收器,准备监测现场是否存在异常电磁波动。他深知在探索未知领域时,科学仪器如同战士手中的武器,必须精准无误。这就如同钱学森在科研中,对实验设备与技术的精益求精,在加州理工学院,钱老不断探索创新,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 “卡门 - 钱学森” 公式,在 28 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。周启铭调整着仪器参数,眼神中满是专注。
正午时分,许长玄身着绣金道袍登场,腰间悬挂的铜铃随着步伐叮当作响。“诸位可知,天地间有一气,可通万物!” 他声如洪钟,伸手朝人群中一位老者一指,“老先生,您怀中是否藏着块祖传玉佩?” 老者惊愕点头,下一秒,许长玄双手虚抓,大喝一声,玉佩竟真的凭空出现在他掌心。人群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却不知暗处的陈默已将他袖口的异常褶皱记录在案。这让陈默想到,钱学森面对美国的监禁与软禁,从未放弃回国的信念,凭借着坚定意志和智慧,最终突破困境。自己也绝不能被这些看似神奇的表象迷惑,钱老 “利在天下者必谋之” 的家训,时刻提醒着他坚守真相。
“许大师,我等来自京城学术机构,想请您移步做些学术交流。” 林昭远亮出证件,语气不卑不亢。三小时后,许长玄被请到 507 所的实验室。周启铭启动全方位电磁屏蔽,李砚秋则用紫外线灯仔细检查他的衣物,每一个步骤都严谨有序,如同钱学森在领导 “两弹一星” 工程时,对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。从理论研究到实际试验,钱老每一步都精心策划,确保万无一失,为国家国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。如今,507 所的研究人员们也在以同样的态度,对待这些看似离奇的特异功能案例。
“大师若真有神通,不妨在这全封闭的铅盒中取出物件。” 林昭远递上特制容器,盒身刻满防破解的机关。许长玄脸色微变,却仍强装镇定:“此等小术,有何难!” 他双目紧闭,双手在盒外游走,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。五分钟过去,铅盒纹丝未动。“定是此地气场不对!” 他突然暴喝,袖口不经意间划过盒盖。陈默眼疾手快,一把抓住他的手腕:“许先生,要不要解释下袖口的磁铁和盒盖上的铁屑?” 就像钱学森在科研中,凭借深厚学识和敏锐洞察力,突破一个个技术难题,陈默也凭借专业素养,识破了这场骗局。
监控回放揭开了真相:许长玄利用特制磁铁和暗藏机关的道具,配合精湛的手法转移视线。当证据摆在面前,这位 “大师” 瘫倒在地,供出背后的诈骗团伙。但这场胜利并未让研究人员轻松 —— 在他们的档案里,类似的骗局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。他们深知,在探索人体特异功能这片未知领域时,就如同钱学森当年开拓中国航天事业一样,要面对无数艰难险阻,需要付出更多努力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